• 区划代码:330621000000
    地名由来: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高宗以越州为临时首都,题“绍祚中兴”额,升越州为绍兴府;翌年改元为绍兴,绍兴由是得名。

    历史沿革:在新石器时代,绍兴已有人类活动。原始社会末期,虞舜莅临,史建舜王庙志记。“禹会诸候江南,计功而崩,因葬焉”,始名会稽;禹五世孙少康“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”,乃封庶子无余于越,遽有越称。商因夏制。周敬王九年(前511年)越君允常称王;二十四年(前496年)勾践继位;后七年(前490年)大夫范蠡始筑小城,史称蠡城,为越国都。秦王二十五年(前222年),置会稽郡,会稽山之北设县,为山阴县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年)移郡治于山阴。三国(220—280年)属吴,仍会稽郡治。西晋武帝二年(266年)废郡称国;永宁元年(301年)复会稽郡与山阴县同城而治。南朝陈武帝永定年间(557—559年),析山阴县置会稽县,后人遽以山阴、会稽并称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两县合并称会稽县,属吴州;大业元年(605年)置越州,州治在会稽县;三年(608年)复郡制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废郡复越州;三年后恢复山阴县,州县同城而治,此后山阴县时有置废。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初(907年)吴越王钱▉升越州为东府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年)复越州为州治。南宋建炎四年(1130年)高宗以越州为临时首都,题“绍祚中兴”额,升越州为绍兴府;翌年改元为绍兴,绍兴由是得名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废府设路,为绍兴路治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路复府,清循明制。1912年,废府并县,为绍兴县,属会稽道;1927年废道隶省;1936年属第三行政督察区,为区治。1948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、第十行政督察区,为区治。1949年6月建绍兴县,驻柯桥镇,属第十专区;10月建绍兴市,辖城区,析县城东部置会稽县,驻皋埠镇,1950年5月撤市并县为绍兴县,县府迁驻城区;9月析城区复置绍兴市,市、县同属绍兴专区,为区治,1952年隶省,1953年属宁波专区;1958年市并入县;1964年复绍兴专区,为区治,1981年撤县改市,属绍兴地区;1983年7月撤地建市,析城区和城郊6乡为越城区,复绍兴县,属绍兴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