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区划代码:513432000000
    地名由来:喜德为彝语“夕夺”的音译。据1985年版《喜德县地名录》说:彝语“夕”为铠甲,“夺”为产地之意。以古时曾产铠甲而得名。(中国地名语源词典)

    历史沿革:先秦时为西夷居住地;西汉至隋、唐属越西郡合登县;唐末及宋属大理地方政权;元属建昌路之苏州:明属宁番卫,在冕山置千户所;清置宁远府,改台登县为冕宁县。在冕山设分县丞署;1912年后,宁属屯垦委员会在今米市乡设宁东设治局。在桃源乡设北山模范政治指导区。喜德县城地址原名“甘相”。明朝天启元年(1621年),冕宁知县派一武官到此选地建寨作为屯兵之处。祭天杀羊的血迹定地建寨,初名“甘相汛”,清雍正六年(1728年)改宁番卫为冕宁县,知县徐坦在原兵寨基础上筑城,城墙高3米,厚1.8米,周长1850米;设四门:“东曰镇夷,西曰迎恩,南曰庆云,北曰凤山”。城内建游击署,称“甘相营”。又因城址座落在海拔1843米的洪积扇上,城区呈扇城形分布,故有“扇城”之称。清同治二年(1863年),清兵追剿太平天国义军石达开部过此,留兵驻守,改称“清远营”。1912年后称靖远乡,隶属冕宁县,1950年后,划西昌红毛妈姑彝族自治区和冕宁县第四区(靖远区)合并于1953年置县,县府驻光明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