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区划代码:532932000000
    地名由来:《郡县释名》云南卷下:鹤庆军民府“府有漾共江,一名鹤川,阔十丈余,源出丽江界,经府治东南象眠山麓,群山环合,水无所泄,潴而为湖,又名漾共湖,入石穴复出,名腰江,东与金沙江合”。鹤庆府、鹤庆县以鹤川为名。另一说是在大理国时期,初建鹤庆古城楼时,正蓬城楼竖柱上梁的喜庆日子,白鹤飞来栖息在城楼屋架之上,人们认为这象征着吉祥,故改名为“鹤庆”(见1987年版《鹤庆县地名志》)。至今本县白族语通称鹤庆为“熬开”。“熬”意为白鹤,“开”意为“一双”,即“双双白鹤飞起”之意。(中国地名语源词典)

    历史沿革:西汉至魏晋,鹤庆大部属叶榆县地。唐初属和往、野共二羁縻州,曾隶姚州都督府,后为越析诏地。南诏统一后置谋统郡,段氏大理国设谋统府,元宪宗三年(1253年)置鹤州,七年(1257年)改为谋统二千户,隶大理上万户府。元至元八年(1271年)设鹤庆路军民总管府,后为鹤庆路,以土官高惠直任其事,曾筑土城,因形如龟,谓之龟城,元末倾圮。鹤庆之称始见于记载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置府,仍以土官高隆置府事,领剑川、永宁等州,二十二年(1389年)增设守御千户,三十年(1397年)改为军民府,下辖顺、剑川二州。正统八年(1443年)增设流官,实行土流并举,开西南“改土归流”之先声,嘉靖二十三年(1544年)筑新城于龟城之南,4年而成,周长3.10公里,城墙高7.3米。厚6.6米;设东、西、南、北4门楼并南北2月城,环城有濠。历代均有修葺。清初仍为府,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降为州,与剑川皆属丽江府。1913年改为县,隶腾越道;1929年废道直属于省;1944年属丽江行政督察专区。1948年至次年初,专署一度移驻县内,称鹤庆行政督察专区。1949年7月1日,隶滇西北人民行政专员公署。同年12月成立丽江专员公署,先驻鹤庆,次年3月迁丽江,鹤庆属之。1956年11月,改隶大理白族自治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