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区划代码:330100000000
    地名由来: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废郡置杭州,初治余杭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九十三载:“(州)在余杭县,盖因其县以立名。”为杭州一名之始。据《太平寰宇记》卷93杭州:隋初“在余杭县,盖因其县以立名”。因杭州初置时治余杭,故有杭州之名。余杭之杭乃古越语,其意不可解。《西湖游览志余》卷1《帝王都会》载:杭州之名“窃谓当神禹治水时,吴越之区,皆怀山襄陵之势,纵有平陆,非浮桥延缘,不能▉渡,不得于此舍舟登陆也。《说文》杭,方舟也。方方舟者并舟也。……所谓方舟,殆今浮桥是也。盖神禹至此,溪壑萦回,造杭以渡,越人思之,且传其制,遂名禹杭耳”。(中国地名语源词典)

    历史沿革:秦置钱唐县。新莽时改泉亭。东汉初复旧名。南朝梁太清三年(公元549年)以钱唐为临江郡,寻废。陈祯明元年(公元587年)又于县置钱唐郡。隋开皇九年(公元589年)废郡置杭州,初治余杭。《太平寰宇记》卷九十三载:“(州)在余杭县,盖因其县以立名。”为杭州一名之始。十年移州治于钱唐县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杭州为余杭郡。唐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复置杭州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又改余杭郡。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再改杭州。五代为吴越都城,称西府。梁龙德二年(公元922年)分钱塘(唐避国号讳,改钱唐为钱塘)置钱江县,两县同城并为州治。北宋初改钱江为仁和,杭州为两浙路治所。南宋以杭州为都城称行在所,升杭州为临安府。同时又为两浙西路治所。元至元十五年(公元1278年)改杭州路,为江浙行省治所,至正二十六年(公元1366年)朱元璋改杭州府,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。清仍为杭州府,为浙江省及杭嘉湖道治所。民国初废府置钱塘道,并钱塘、仁和为杭县,钱塘道尹驻杭县并为浙江省会。1927年废道,划杭县之城区、西湖、会堡、湖墅、皋塘、江干6区置杭州省辖市。1949年杭州仍为省辖市和省会。1958年宁波专区的萧山县、建德专区和富阳县归杭州市领导,同年杭县撤销,并入杭州市和建德专区的余杭县。不久余杭县也撤销并入临安县。1960年嘉兴专区的临安县、金华专区的桐庐县划入。1961年划杭州市郊及临安县部分地复置余杭县,属杭州市。1963年金华专区的建德、淳安两县划入。1987年改萧山县为萧山市(县级),1992年改建德县为建德市(县级),1994年改富阳、余杭县为富阳、余杭市(县级),形成今日之市境。******1996年12月12日批准设立杭州市滨江区。调整杭州市市辖区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