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区划代码:130125000000
    地名由来:初,帝尧封于唐,诣平阳即帝位,南行历其地,因名南行唐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惠文王八年城南行唐。”即此。据乾隆《行唐县新志》卷3:“初帝尧封于唐,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。后诸侯来归,诣平阳即帝位,南行经历行唐,邑之名由此始也。”(中国地名语源词典)

    历史沿革:初,帝尧封于唐,诣平阳即帝位,南行历其地,因名南行唐。夏属冀州,商因之。周属并州。春秋时属鲜虞国,战国初属中山国,赵灭中山后归赵国,赵惠文王八年(前291年)建南行唐城。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置南行唐县,县治今故郡村,属钜鹿郡。汉先后属常山郡、中山国。北魏去“南”字为行唐县,属常山郡。太和十四年(490年)行唐改置唐郡,治所故郡,县治移置夫人城。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唐郡废,仍属常山郡。熙平二年(517年)移治犊乾城,即今县治。隋先后属恒山郡、恒州。唐长寿二年(693年)改行唐为彰武县,神龙元年(705年)复故。大历三年(768年)于行唐置泜州,九年州废,仍属恒州。五代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又改行唐为彰武县。同光初(923年)复名行唐县,属镇州。后晋天福元年(936年)改行唐名永昌县,仍隶镇州。后汉乾祐元年(948年)复名行唐县,其属不变。宋,属正定府。元改行唐名恒阳县,属保定路。明仍为行唐县,初,属定州。正统十三年(1448年)改隶正定府。清初,复属定州,雍正年间隶正定府。1914年行唐属保定道。1928年属河北省。1935年属河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。1938-1949年,先后属晋察冀边区冀西、北岳、冀晋区。1949年属河北省定县专区。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。1958年10月行唐并入新乐县,1962年1月恢复行唐县原建制。1970年,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,行唐县隶之。******1993年6月19日批准撤销石家庄地区,此县划归石家庄市管辖。

    环境优美,交通便利。行唐县属太行山浅山区,北部群山环抱,中部丘陵起伏,海拔75-960米,年平均气温12℃,年平均降水量480毫米,属暖温带亚温润气候区。境内有沙河、磁河、曲河、郜河四条主要河流,山清水秀,气候宜人。境内路网交错,行贾、高北公路纵贯南北,沙东公路横穿东西,京获公路贯通东北、西南,石家庄机场至五台山旅游专线贯穿西北、东南,神黄电气化铁路横贯全境,县城龙州镇南距石家庄国际机场25公里,东距京广铁路、京深高速公路15公里。

    资源丰富,能源充足。主要矿产有磁铁矿、金矿、银矿、石英岩、花岗岩、辉绿岩、金红石、钾长石、石英石、蛭石、石灰石、白云石、硅线石、大理石、云母、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。拥有变电站6座,总容量12万千伏安。配电线路纵横如织,村村通电,用电满足供应。

    农业经济基础稳定。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、油料重点产地之一,系中国奶山羊建设基地县、河北省商品猪基地县和烤烟基地县。“两红一白”(红枣、红薯、乳业)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,其中奶牛存栏3.4万头,居石家庄市榜首,河北省前列。红枣栽植35万亩,常年产量5000万公斤,居中国第五位,河北省第三位。曾获深圳“金鹏杯”奖,畅销国内外。

    工业经济兴旺发达。全县拥有工业企业7000余家。形成建材、化工、电子、机械、纺织、服装、塑料、采矿、造纸、食品加工等20多个行业,产品达 260多个品种。主要产品有优质云母、立德粉、水泥、乳制系列产品、红薯脯、红薯淀粉及粉条、柳编制品等。

   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。全县拥有轻工、药材、花生、红枣、粉条、牲畜、水果、蔬菜等专业市场17座。座落在县城内的龙州商城占地7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 6.5万平方米,是华北14大集贸中心之一。口头镇红枣专业批发市场辐射15个省(市)区,年成交量3万多吨。

    服务设施功能齐全。设有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各一座,装有万门程控电话设备,办有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业务,全县建有28个电信基站,基本实现了通讯网络无缝隙覆盖。现代化宾馆多座,装饰豪华舒适,娱乐设施齐全。旅游景点独具风格。鳌鱼山一峰挺秀,松柏常青;孔雀湖群山环抱,嵌隐枣海;龙州旅游区水清沙净,林木成荫,被誉为 “北国江南”,是旅游、度假、疗养的理想乐园。